隐耳漠虎

Alsophylax pipiens   Pallas
   

  20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耳孔极小。鼻孔位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及1枚鼻鳞间。体背具褐色横斑。疣鳞圆,排列不规则或成纵短行。尾不具棘状疣鳞。雄性肛前孔8-9个。
形态 全长62-76mm,头体长大于或小于尾长,约为尾长的0.76-1.18倍。体略纵扁,前肢细弱,后肢中等大,尾圆柱形。
吻长大于眼径及眼至耳孔之距。耳孔极小,小于最后上唇鳞,肉眼不易看到。吻鳞梯形,宽大于高,上缘正中有纵裂,裂深超过吻鳞高之半。鼻孔位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及1枚鼻鳞间。第二上唇鳞略低于第一上唇鳞。上唇鳞6-7,下唇鳞5-6.颏鳞大,近似五角形。颏片两对成一横排,中间一对比外侧的大。
头背被大而隆起的粒鳞。眼眶间的横列鳞约12-14枚。体背粒鳞小而平扁,不规则地间杂散布较大的疣鳞。头部腹面具粒鳞。躯干腹面被大的圆形覆瓦状鳞约26纵列。前肢前面及背面被覆瓦状鳞,其余部分被粒鳞。后肢背面被粒鳞,前面及腹面被数列覆瓦状大鳞。尾背前部的鳞与体背相似,后部为覆瓦状鳞;尾腹面前部为覆瓦状鳞,后部中央有一列扩大的鳞板。雄性具肛前孔8-13个,排列成倒“V”字形。
体呈沙色,背面有明显的棕色横斑,一“U”形斑自眼前向后横过枕部相联。肩至荐部间有4-5条棕色横斑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栖息于戈壁滩的大石块下或洞穴内,在沙漠内则筑巢于长有白刺的沙丘上。卵白色,长卵形,10mm × 7mm。以昆虫及其幼虫、蜘蛛等为食(姚崇勇,1983)。 5月底在宁夏采的雌成体输卵管内有卵。染色体组2 n = 36,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5对,亚端着丝粒染色体2对,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,NF = 42。

生境信息

栖息于戈壁滩的大石块下或洞穴内,在沙漠内则筑巢于长有白刺的沙丘上。卵白色,长卵形,10mm × 7mm。以昆虫及其幼虫、蜘蛛等为食(姚崇勇,1983)。

国外分布

哈萨克斯坦,乌兹别克斯坦,土库曼斯坦及蒙古南部。

国内分布

内蒙古(阿拉善左旗)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。

分类讨论

查看标本 内蒙古:阿拉善左旗2 ♂1♀ 1幼(CIB 745089, NMU-R740124-0126) 。宁夏:中卫4♂♂2♀♀(NNU 830779--0782, 830823, 830826)。甘肃:兰州1幼(CIB 123),民勤1♂2♀♀(NNU 830730-0731, 830750),酒泉1♂1♀(NMU甘75027、甘75106)。新疆:乌鲁木齐3♂♂(NMU新77303-304, CIB 645193)。

其它信息

17-18